浙江海虹彩色印务有限公司0571-85195285浙江海虹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高端艺术印刷服务专家精品画册,精致印刷

首页书刊印刷专题 书刊印刷产业数字化得益于人类知识的进步

书刊印刷产业数字化得益于人类知识的进步

2016年03月17日23:13 

十九世纪末,居里夫人和其丈夫发现了镭元素,取名Radium(拉丁文意为“射线”),并顺便发明了一个新词“radioactivity”(放射性)。自此,人类终于知道世界上有“镭”这样的放射性元素,却还不知道放射性对人体的影响。

1932年,美国一家名为New Jersey的钟表厂为了让钟表的数字和指针可以在黑暗中被辨识,就把含有镭的涂料涂在钟表的数字和指针表面。有一天,这家钟表厂老板发现负责涂含镭涂料的工人得了绝症,他认为可能是吸入了太多镭的原因,于是改用含有铀的涂料。

同一时期的英国科学家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提出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理论,证实放射性涉及一个元素到另一个元素的变迁,也就是一个元素里面的电子(β射线)和中子(α射线)“跑走”了,变成另一种元素的过程。半衰期短(可能短到百万分之一秒)的元素,时时刻刻都在放射α射线和β射线,就是我们所谓的放射性物质。

电子(β射线)和中子(α射线)穿透力强,可以穿过人体造成细胞的病变。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后许多年,当地幸存者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后遗症。从那时起,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才变成大众常识。

卢瑟福和爱因斯坦齐名,前者是实验科学的巨匠,后者是在一张信封的背面写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大师。他们的成就影响了核能的发展与应用,但是在人类知识还没到位的时代,1932年他们对“可以人为释放大量原子能量”的预言都不以为然。卢瑟福说那是“做白日梦”,爱因斯坦说那是“异想天开”。

人类知识的积累因为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而加速,书刊印刷产业数字化的历史也有20多年了,从排版、分色、照排、数码打样、直接制版、数字预放墨到数字印刷机,电脑在书刊印刷生产工序中占了越来越多的比重。

数字化不只发生在书刊印刷生产车间里面,从以前用电话线、网络宽带到今天的移动网路,从FTP、QQ、微信到网路门户,从印前到印后都可以找到许许多多适当的技术来帮助生产。

技术供应商通常专精于某一段的数字化工艺,想尽办法利用软硬件帮助书刊印刷厂解决最重要的工序瓶颈。技术供应商帮助第一家印刷厂提高了效益,就会去帮助第二家、第三家……这是技术供应商的天职,就像印刷厂找到一家客户,就会想到去开发第二家、第三家类似性质的客户,这都是一样的生存逻辑。

另外,通讯的发达让数字化生产和印刷生意模式被模仿和复制,个别特色逐渐模糊,于是供过于求就出现了。

一样的产业发展过程,只有少数同行走出了供过于求的红海。大家从印刷展览会上看到相同的新技术,遇见相同的技术业务员,理应拥有相同的知识。那为什么今天有些印刷厂还在烦恼到底要转型还是要再造?有些印刷厂却早已画好蓝图,大步向前?

什么样的知识落差,会造成如此不同的现状?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