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虹彩印资讯】我国书刊印刷业在长期高位运行之后,适当放缓发展速度,做到有张有驰,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书刊印刷业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住深化改革的力度以及书刊印刷业持续平稳发展的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最近,越来越多的人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经济,一时之间,“新常态”成为当前最热的经济关键词。此时,书刊印刷业的发展也必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尽快适应这种“新常态”。
我国书刊印刷业在“十二五”期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发展势头强劲,凸显三大变化。①经营理念的变化,书刊印刷企业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市场经营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上谋生存、谋发展。②生产要素的变化,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投入力度加大、技术改造能力提升,不少省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省市,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印刷产业集群等方式,扩大印刷产业规模,提升生产要素;二是大量高新技术在印刷上得到应用,数字印刷机和印刷数字化已成为印刷业发展的主流,书刊印刷业呈现了传统印刷与现代印刷共存的发展格局。③印刷生态的变化,印刷属文化产业,实施的是工业化生产,绿色生产是新工业革命的主战场,实施绿色印刷是印刷企业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2015年是深化改革的第二个年头,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自此,我国书刊印刷业的发展亦进入了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我国书刊印刷业在长期高位运行之后,适当放缓发展速度,做到有张有驰,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印刷业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住深化改革的力度以及印刷业持续平稳发展的速度。
1.优化产业结构
近几年,书刊印刷业的经营管理、工艺技术、设备器材、生产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其中包装印刷这个细分领域发展最快,于是,很多印刷企业,尤其是受电子阅读冲击最为严重的书刊印刷企业纷纷转型包装印刷,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包装印刷的发展。然而,时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阵势和企业的盲目跟进,必然会为印刷业及印刷企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包装印刷产能过剩的现象,而过度的竞争亦会让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印刷企业在大浪淘沙中无所适从。所以,印刷企业应该谨慎地选择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速度,尽快地适应“新常态”。
2.发展绿色印刷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摧枯拉朽,不仅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而且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面对新的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形势,中央提出“新常态”是非常适时的。因循着发展大方向,做好企业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工作,就成了印刷业的重要任务。
绿色印刷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关系到印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转型的方向。一个以牺牲环境获得成功的企业,确也是失败的“成功”。所以说,书刊印刷企业应把实施绿色印刷并不断优化升级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生存根基,把建设生态文明的企业行为融合到国家意志,上升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自觉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职责,这也是印刷业发展的“新常态”。
3.用技术武装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