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虹彩色印务有限公司0571-85195285浙江海虹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高端艺术印刷服务专家精品画册,精致印刷

首页书刊印刷历史 中国当代书刊印刷排印装产能的调度与协调

中国当代书刊印刷排印装产能的调度与协调

2015年11月13日19:50 

经过五十年代初期的经济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8年)的经济建设,到1966年,中国东部沿海及中西部边远省、自治区,不仅都有了自己的书刊印刷能力,而且在书刊印刷工业的建设中,照顾到既要使当地书刊印刷的产能同当地经济、文化出版的需要相适应,又要在当地书刊印刷工业建设中使排版、印刷、装订生产力相协调。

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10年内乱,给书刊印刷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比例失衡。10 年中印刷的年产量上升了,排字的年产量反而下降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特别是19 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确定把工作 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中国的经济、文化事业又重新走向正常发展的道 路,恢复和新建的出版社纷纷挂牌,新办的刊物像雨后春笋一样大量涌现。“文化大革命” 中被扭曲变形的书刊印刷工业,面对这一新形势,排、印、装生产力不平衡的矛盾,地区书刊印刷生产力同出版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一下子都暴露出来了。

这些矛盾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排版力量严重不足

“文化大革命”前有出版社87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38家,地方出版社49家。“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经撤销、归并,到1971年初,全国出版社仅剩53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0家,地方出版社33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年,全国出版社达到105家,1980年就猛增 到192家、1982年达到200家。1980年全国有期刊2191种,1981年上升到2801种,1982年又增至3100 种。面对图书和期刊出版数量的骤然猛增,排字产能严重滞后的矛盾日益明显地成为制约书刊印刷工业发展的瓶颈,阻碍著书刊出版事业的发展。那时,书刊排版主要还是铅活字排 版 ,照相排字还远未普及。一本书稿发到印刷厂,往往要花一年多时间排队等待,图书印制周期太长,成为当时出版与印刷之间的突出矛盾。

2.装订与印刷不协调

图书装订过去一向以手工操作为主。“文化大革命”中大量印制毛泽东著作,因为这些书印量比较大,为适应大印量图书的装订,所以比较重视图书装订机械化、联动化的发展。“文 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图书品种成倍、几十倍增加,然而每一个品种的印量却相对减少了,绝大多数是“短版活”。而印刷量少的“短版活”是不适合使用装订联动线的。采用半机械、半手工的装订生产方式是显然不适应大量印刷生产力的发展的。书刊的装订也成了书刊印刷中一个薄弱环节。

3.出版与印刷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书刊印刷一向被看作是为出版事业服务的。面对迅猛增长的书刊出版势头,而这些出版社和期刊半数左右都集中在北京,因此出版与印刷的矛盾在北京反映得尤为突出。1980年,全国有192家出版社,其中101家在北京;全国有2000多种期刊,其中800多种在北京。北京这些出版社出书的种数占全国的45%;北京出版的书刊排字数占全国书刊排字数的40%;北京出版书刊用纸占全国用纸的28%。这么大量的书刊都集中在北京印刷,北京 的书刊印刷生产力无论如何是难以承担的。

早在1963年文化部就成立了中国印刷公司,它的任务之一就是规划发展全国书刊印刷生产力 ,在全国范围内调度书刊印刷任务。面对北京地区书刊印制周期太长,书刊印刷厂压力太 大 的状况,中国印刷公司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书刊印刷生产调度会议,把北京地区部分书刊印刷 任务拿到其他省、市去印制,从而缓解了北京地区书刊印刷的压力。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