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虹彩色印务有限公司0571-85195285浙江海虹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高端艺术印刷服务专家精品画册,精致印刷

首页书刊印刷历史 中国现代恢复和发展时期的书刊印刷生产力

中国现代恢复和发展时期的书刊印刷生产力

2015年11月12日21:32 


在中国,书刊印刷一向被认为是为书刊出版服务的加工工业。自出版总署成立以后,书刊的出版完全掌握在政府手里,为书刊服务的印刷业的发展,自然也是在政府领导下进行的。当时的中国印刷业,一是集中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几个东部沿海大城市;二是除了少数几家国营印刷 厂以外,绝大多数是私营印刷厂;三是这些私营印刷厂一般设备简陋,生产单一,生产力较小。

1950年10月28日出版总署发布《关于国营书刊出版印刷发行企业分工专业化与调整公私关 系的决定》,在这里,所谓“调整公私关系”则是针对国营出版业与私营印刷业之间的关 系而 言。书刊印刷企业是加工企业,它的活件只能来自出版社,而出版社完全是国营的。在国营 出版社、国营印刷厂及私营印刷厂之间,既要保证国营出版社出版任务的完成,又要兼顾 国营和私营书刊印刷厂的利益,是出版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五十年代初国营书刊印刷 厂 生产力还不足以承担全部书刊印刷任务,如何发挥私营书刊印刷厂的生产能力,就显得十分 重要。一方面使国营印刷生产力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让私营印刷厂有活干,使 得私营印刷厂的工人不致失业。出版总署提出,公私“统筹兼顾、分工合作”的方针,为私 营印刷业逐步走向计划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为以后国营印刷业的发展,私营印刷业的改 造指明了方向。

五十年代初,国家还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在政府的扶持下,上海等几个大城市书刊印刷生产 力 很快就恢复起来,但书刊出版的数量并没有很快增加,以致书刊印刷生产力一时过剩,有些 印刷厂开工不足,到1953年,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限制书刊印刷生产力盲目发展。这年10月24日,出版总署发出《防止盲目发展书刊印刷生产力办法》的通知。规定国营或地方国营 报纸印刷厂与书刊印刷厂,增购对开以上印刷机,须报当地出版行政机关审核。

书刊印刷生产力的过剩,只是局部暂时现象。1953年11月30日出版总署制订《关于中央级出版社出版物扩大分区造货的原则规定》。要求印数在5万、10万册以上的图书,不必集中在一地印造,应分区造货。这样使各个地方的印刷生产力都尽可能地发挥作用。

经过3年的恢复,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同年12月,出 版总署制订全国书 刊印刷业五年发展计划。在1952年11月27日出版总署颁布《实行出版计划初步办法》,明确 规定,出版计划核准后,由出版行政机关调度书刊印刷生产力。所以书刊印刷厂的建设,印刷生产力的调度,都是由出版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全面安排的。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期间,有两个大的运动对印刷工业影响较大。一是从1954年到1956年 ,对私营印刷业实行公私合营;二是1958年的“大跃进”。1956年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及 行业内的调整、合并,部分工厂向内地迁移,内地新建书刊印刷厂等等,都使书刊印刷生产 力得到迅速发展,印刷品质也有了明显提高。1959年,中国参加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莱比锡 国 际书籍艺术博览会,其中《楚词集注》、《五体清文鉴》、《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 工学士博士藏画集》、《永乐宫壁画》以及《上海博物馆藏画》等,获书籍装帧金质奖章; 《梁祝故事说唱集》获排字印刷银质奖章;《中国货币史》、《杨柳青年画集》获书籍装帧 银质奖。在这届博览会上,中国共获得金质奖章10枚,银质奖章9枚,铜质奖章5枚。这表明 ,中国书刊印刷业,经过10年的努力,不仅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地区的分布基本适应了出 版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在产品品质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产品的排、印、装品质 已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

表19-4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书刊印刷生产统计表

注:本表数字摘自《中国印刷年鉴》1981版。

但是1958年的“大跃进”使书刊印刷工业处于严重困难的境地。“大跃进”使农业连续几年 减产,直接影响到造纸工业的生产。没有纸张,书刊印刷就成了“无米之炊”。经过“大跃 进”的折腾,直到1962年书刊印刷的产量,才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

网友热评